新華社北京12月21日電? 2017年7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強和改進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之后,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文件,并發(fā)出通知,要求各地區(qū)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意見》指出,中外人文交流是黨和國家對外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夯實中外關系社會民意基礎、提高我國對外開放水平的重要途徑。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人文交流工作,中外人文交流事業(yè)蓬勃發(fā)展,譜寫了新的宏偉篇章,為我國對外開放事業(yè)的推進作出了重要貢獻,有力推動了全球范圍內的人文交流與文明互鑒。
《意見》指出,加強和改進中外人文交流工作要以服務國家改革發(fā)展和對外戰(zhàn)略為根本,以促進中外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鑒為宗旨,創(chuàng)新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改革各領域人文交流內容、形式、工作機制,將人文交流與合作理念融入對外交往各個領域。
《意見》強調,加強和改進中外人文交流工作要堅持以人為本、平等互鑒、開放包容、機制示范、多方參與、以我為主、改革創(chuàng)新等原則,著力推動人文交流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各地區(qū)各部門以及全社會開展人文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進一步增強,各負其責、協同聯動的工作機制基本形成;著力推動中外人文交流渠道更加暢通,平臺更加多元,形式內容更加豐富,形成一批具有中國特色、國際影響的人文交流品牌;著力推動我國吸收借鑒國外先進文明成果取得更大進展。
《意見》指出,要創(chuàng)新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充分發(fā)揮元首外交和首腦外交的引領作用,充分發(fā)揮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的示范帶動作用,鞏固深化我國同有關國家的人文合作。通過集成整合和改革創(chuàng)新,進一步匯聚資源、豐富內容,重心下沉、貼近民眾,探索新的交流形式和合作領域。依托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推動區(qū)域人文交流,擴大參與國家范圍,進一步發(fā)揮機制在區(qū)域人文交流中的輻射和帶動作用。
《意見》指出,要豐富和拓展人文交流的內涵和領域,打造人文交流國際知名品牌。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雙向發(fā)力,重點支持漢語、中醫(yī)藥、武術、美食、節(jié)日民俗以及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等代表性項目走出去,深化中外留學與合作辦學,高校和科研機構國際協同創(chuàng)新,文物、美術和音樂展演,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和重點體育項目發(fā)展等方面的合作。在人文交流各領域形成一批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項目,進一步豐富中外人文交流年度主題。
《意見》指出,要健全全社會廣泛參與的體制機制,充分調動中央與地方、政府與社會的積極性,進一步挖掘各地方、各部門、各類組織和群體在中外人文交流中的潛力和資源。加強人文交流相關知識和理念的教育、傳播、實踐,引導海外華僑華人、留學人員、志愿者以及在海外投資的中資企業(yè)積極參與人文交流,將人文交流寓于中外民眾日常交往中。鼓勵專業(yè)化、國際化的社會組織和民間力量參與人文交流具體項目運作。
《意見》指出,要構建語言互通工作機制,推動我國與世界各國語言互通,開辟多種層次語言文化交流渠道。著力加大漢語國際推廣力度,支持更多國家將漢語教學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努力將孔子學院打造成國際一流的語言推廣機構。健全國內高校外語學科體系,加快培養(yǎng)非通用語人才,不斷提升廣大民眾的語言交流能力。
《意見》指出,要加強中外人文交流綜合傳播能力建設,推動中外廣播影視、出版機構、新聞媒體開展聯合制作、聯合采訪、合作出版,促進中外影視節(jié)目互播交流,實施圖書、影視、文藝演出等領域的專項交流項目和計劃,豐富人文交流的文學藝術內容和載體;做大做強“互聯網+人文交流”,實現實體與虛擬交流平臺的相互補充和良性互動。通過豐富媒體交流形式、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全媒體和文化傳播機構等舉措,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闡釋中國道路,增強中國文化形象的親近感。
《意見》指出,要深化我國與有關國際組織和機構的交流合作,積極參與人文領域全球治理,積極向國際社會提供人文公共產品,分享我國在扶貧、教育、衛(wèi)生等領域的經驗做法,加大對廣大發(fā)展中國家的援助。不斷創(chuàng)新和豐富多邊人文平臺的內容形式,深入推進不同國家、不同地區(qū)、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互鑒。
黨的十九大強調,加強中外人文交流,以我為主、兼收并蓄。各地區(qū)各部門要結合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加強黨對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領導,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立足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加強統籌部署,確保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穩(wěn)中求進。各級領導干部要高度重視、主動參與人文交流工作,切實把黨的領導貫穿于人文交流工作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