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香港1月21日電 題:為了“中央最好的禮物”
新華社記者 王旭
明黃、雪青、淺紫……六棟色彩淡雅的兩層樓房在夕陽下熠熠生輝。
這是坐落在香港亞洲博覽館旁邊的北大嶼山醫(y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中央援港抗疫三大項目中的最后一項。醫(yī)院即將交付香港方面時,中建國際醫(yī)療公司總經理張毅感慨萬千:“我一直給團隊講,給香港人士講,中央給香港的禮物一定是最好的。如今,這個承諾我們完成了?!?/p>
這是香港北大嶼山醫(y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1月16日攝)。新華社發(fā)
四個月完成的復雜工程
張毅剛剛接到任務指令的時候有點犯懵:用最短時間為香港建設一家負壓病房醫(yī)院。作為醫(yī)院工程的承建方,除了一個建院地址,他沒有得到更多信息。
這是2020年7月底,第三波新冠肺炎疫情正在香港肆虐。中央政府為幫助香港抗擊疫情,接受特區(qū)政府請求,緊急支援香港。支援香港核酸檢測、興建分別用于隔離的方艙醫(yī)院和用于救治的負壓臨時醫(yī)院三大支援項目開始籌劃實施。
興建負壓臨時醫(yī)院是其中最復雜、最艱難的工程?!澳挠幸豁椆こ滩邉澓驮O計同時開始?搶時間,一切為時間讓路,所有的常規(guī)全部打破?!睆堃憬榻B,為了減少可能出現更改設計的情況,經常同時策劃兩套方案,“就像主體結構,一開始就做了鋼結構和混凝土結構兩套方案,最后采用的是鋼結構?!?/p>
這是香港北大嶼山醫(y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1月19日攝)。新華社發(fā)
2020年9月正式簽約,要求在4個月內建造完成?!爱敃r定的是‘臨時醫(yī)院’,但標準卻是永久性建筑,比如達到抗擊10號颶風要求?!?/p>
一位香港專家曾擔心,按正常規(guī)程,在香港建一所這樣的醫(yī)院需要4年。他難以想象如何在4個月內完成建設。
無論項目多么復雜,程序必須一絲不茍?!霸倬o急的工程項目,所有程序一項不能少,節(jié)點檢測一個都不能省,所有需要審批的部門一個不能落下?!边@個項目溝通部門之多也十分罕見,一共有27個特區(qū)政府部門及公營機構參與其中。
復雜的豈止是程序。從策劃到設計,從生產到施工,從采購到運輸,所有環(huán)節(jié)都相當復雜。按香港標準,有很多部件、設備必須全球采購,有冷凍機組需要4個月才能到貨,何況這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情況下。中建國際創(chuàng)造性地將設備拆分采購,輔之以特別運輸,一個多月將機組就位。
搶速度靠的更多是央企的承擔。這是香港第一家運用組裝合成建造(MiC)技術建造負壓隔離病房的醫(yī)院。病房單元由中建國際設在珠海的海龍工廠生產,再運到香港組裝。項目現場副總指揮陳誠告訴記者,為了確保中央援港項目按時交付,中建寧愿停掉其它項目,將生產線全力轉向香港。
這是在香港拍攝的北大嶼山醫(y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大樓(1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申 攝
最好的“智慧工程”
“中央給香港的禮物一定是最好的?!睆堃阍诮o香港人士介紹醫(yī)院建設情況的時候,總要說這句話,他也有底氣這樣說。
這是香港第一家MiC全負壓隔離病房醫(yī)院,要對付的是嚴重傳染病,意味著對病毒的嚴防死守,冷氣系統(tǒng)、病房氣密性、排污排氣要求極高。梯級負壓、每小時新風換氣12次、氣密性達到ASTM EM779水平、排出空氣病毒過濾效率達99.97%……除此之外,每個病房都有送入物品的互鎖式消毒傳遞窗,房門口有感應系統(tǒng)?!霸O計就考慮給醫(yī)護人員最大保護,這個感應可使病人和醫(yī)護不觸碰把手就開門?!标愓\說。
這家防護標準最高的醫(yī)院,也是最好的“智慧工程”。
這是在香港拍攝的北大嶼山醫(y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的負壓病房設備(1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申 攝
明亮的走廊里,一名員工在記者面前打開一部平板電腦。屏幕上走廊的實景中,疊加上了天花板的風、電、水等各種隱蔽管線圖?!斑@是增強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施工安裝可動態(tài)呈現、共享,直觀方便,大大加快安裝速度?!?/p>
“再看這兒?!彼咽謾C指向了天花板透明的一段,那里有一個二維碼。掃一下,輸入驗證碼,整段管線即在手機上顯現出來,“未來檢修掃碼即可知道隱蔽管線情況。”
建這家醫(yī)院最難的是什么?
“是建設期間防控疫情?!睆堃阏f,整個建設期間,香港疫情嚴峻,有工地暴發(fā)群組感染,造成整個工地停工。“我們的項目最高時施工人員有4000多,管理人員300多。如出現疫情,后果難料?!?/p>
智慧施工系統(tǒng)給防控疫情以極大幫助。他拿給記者一個頭盔,上面有一塊芯片?!爸笓]部可通過工人動態(tài)管理系統(tǒng)實時監(jiān)測每個工人的位置、接觸者,排除安全隱患?!泵媲暗拇笮惋@示屏上,人員狀況一目了然。
這是在香港拍攝的北大嶼山醫(y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的負壓病房(1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申 攝
“一國兩制”優(yōu)勢的生動體現
黧黑的面孔,樸實的笑容。張德華在中建是有40年以上工齡的香港老員工。
他的話語也質樸無華:“我們4個月都沒有放過假,24小時趕工來完成這一項工程,這是中央政府支持我們香港的醫(yī)院,能參與這個工程感覺很榮幸。”
中建國際在香港耕耘超過40年,本地5000多員工中,九成五是香港市民。在這個體現中央支援的特殊項目中,無論內地還是香港員工,都有了一個共同的情感紐帶:“能幫到香港?!?/p>
香港特區(qū)政府各部門以及相關機構給予了最大幫助。發(fā)展局全面統(tǒng)籌項目,建筑署監(jiān)督管理,醫(yī)管局等積極配合。病房單元從內地運來,海關提供方便,香港警方派出警車開道。項目組需要無人機拍攝,近在咫尺的香港機場特意開綠燈,在早晨開啟了15分鐘的時間窗口。
中建也把央企、國企特有的政治優(yōu)勢、政治擔當帶到了香港。
第一時間組建最高規(guī)格指揮部,第一時間抽調精兵強將上戰(zhàn)場,第一時間由85名內派青年骨干組成青年突擊隊。張毅、陳誠都是突擊隊隊員。
“不辱使命,不負韶華”,按著鮮紅手印的請戰(zhàn)書上,有著滾燙的心聲。
中央支援、香港標準、深圳速度、央企擔當!在這一特殊工程上,“一國兩制”優(yōu)勢有了最生動體現。
今年1月20日,正式命名為北大嶼山醫(y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的香港臨時醫(yī)院正式交付香港方面。
中建給所有參加建設的員工制作了紀念章。這個有著鮮明國企傳統(tǒng)的紀念章成為香港員工珍愛的收藏。
“能完成中央囑托,參建這一特殊項目,是我一生的榮耀?!睆堃氵@樣說。
這是在香港拍攝的北大嶼山醫(y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病房大樓內景(1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申 攝